Melody的老師最近反應說Melody情緒管理要加強  例如上週有一天與最要好同學竟然上課中爭吵(她們坐隔壁) Melody聲音嗓門又大 個性強烈 剛好好友個性也強 驚動全班與老師  只不過她認為好友是故意將畫好的圖畫壓在她椅子底下而髒亂 同學否認 她直覺認為故意 因而爭吵 老師當場訓誡倆人 並寫聯絡簿給家長  巴比告訴Melody 情緒控制太差 告知遇事情要沉著冷靜思考再做判斷處理  何況沒有親眼見到同學作為  或許當天風大掉落地上 剛好椅子壓到  何況更應該信任好友ㄚ  並告訴她隔日要向同學道歉(她說她們下課後已經和好了)  巴比也有寫一信回覆老師處理並感謝老師以後也要嚴格要求品格教育  後來巴比與Melody溝通時創造出一些話語例如:啟用EQ棒的時機與原因(本文後敘之)

網路上有一篇關於情緒管理的小故事

從前有個犯人,一審被判死刑二審終了之際Y
法官問犯人:「你還沒有什麼要說的?」eO?|V
他回了一句:「幹!」 s,4p
©天族論壇 --    43He
法官一聽大怒 於是訓斥他十幾分鐘 B
犯人靜靜地聽完之後對法官說: yg+kHK
「法官大人,您是個受過教育的高級知識分子, >f
聽了我一句髒話也會如此動怒, V_QW
而我只有國中畢業,當我看到老婆跟別的男人在床上, 'Nyt1
於是我一氣之下,就將他們殺了, l~`(
實在是當時太衝動 無法克制自己情緒而造成的」 <\oY
後來,這位犯人從死刑被改判無期徒刑. JxT2U>
----------摘自〝月台上轉彎〞花蓮受刑人寫作班

 

什麼是EQ棒 ? EQ棒的由來 是巴比與Melody間對話創意.....

   其實也不能夠稱為棒 因為是一根大約25公分長 直徑約0.5公分的白色小棒子(有點類似一般小吸管,只不過它是實心而已)  話說有次Melody在外婆家興奮大叫且在沙發上跳躍 因為是高樓層大廈  沙發又是靠窗戶(已關上)  已經一再警告她除了沙發容易壞 最危險的是萬一撞破玻璃掉下去  屢勸不聽  所以巴比順手拿一支小鞋拔 打了一下手心

巴比: 妳知不知道這是很危險舉動 為什麼講不聽 妳要控制並管理一下自己情緒EQ

Melody: 窗戶有關ㄚ   又不會怎樣

巴比: 萬一撞破玻璃窗受傷怎麼辦 醫藥費妳自己付 沙發壞掉妳賠嗎?受傷後不能上學好嗎?(她最喜歡上學)

Melody: 沒那麼嚴重  我喜歡跳躍

巴比 : 我一再警告不可有危險動作  喜歡跳躍可以到樓下社區空地玩ㄚ  以後我要啟動EQ棒來執行 並付予它生命

Melody : 什麼是EQ棒

巴比 : 那就是家法小棒子

Melody : 那是很差的玩意的刑具 吧

巴比 : 妳沒有看到它經過巴比大腦下命令傳遞手來執行  它就活起來

Melody : 它不是人類又沒有生命 怎麼動ㄚ 只不過是巴比自己要做的  那你們EQ也不好ㄚ

巴比 : 妳不是有玩摩爾莊園種花草植物遊戲嗎 它們也是沒有生命 妳給它們施肥澆水  付予它們生命一樣會長大

Melody : @~~

巴比 : 希望EQ棒 以後一直冷凍起來不會動  必竟它們不是好東西  還有EQ比IQ重要

 

 

 

還有一篇文章

幼兒情緒管理

    在教養小孩的過程中,有兩種情況一直是許多父母的困擾:一是自己的情緒失控──莫名其妙地為了一點小事對小孩發脾氣,事後又懊悔不已;另一種情況是,小孩堅持己見,還不可理喻地大發脾氣,頓時讓為人父母的不知所措……。

人人都喜愛歡樂的時光,討厭生氣或難過的感受。當快樂的時候,我們盡情享樂,只希望此情此景永遠不變;當生氣或難過的時候,我們期待環境快快改變,譬如:要求惹我們生氣的人道歉,或希望事情的結局改變,好讓我們的心情改善。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情緒的反應,委由周遭環境來決定,要學習駕馭自己的情緒就非常困難了。舉個例子來說,你和孩子原本計畫一場歡樂的親子遊,卻因天氣不佳或爸爸臨時出公差而取消,你們感到非常生氣,心情很壞。這時,你和孩子可以怪爸爸或抱怨天氣,不過,你們的心情不會因此變好;相反地,如果你和孩子能處理當下的情緒,從事讓自己好過一些的活動,這樣,心情才可能改善,然後,再進一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比如擇期再出遊。
     談到協助兒童處理負面情緒時,要從兩方面來探討,一是父母自己的情緒因應,一是協助孩子處理情緒。一般而言,孩子都是以哭、鬧、攻擊或是畏縮等最原始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順意,他們通常需要透過學習,才能有較成熟的應對方式,孩子的學習對象主要是父母,所以如果父母是暴躁、易怒的性格,孩子在面對問題時,也容易有不耐煩或愛生氣的情緒反應,所以父母自己的情緒管理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另外,在協助孩子處理情緒這方面,父母及老師除了要先行瞭解及接納孩子的情緒,還須幫助孩子辨識其當下的情緒,這將使孩子將其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情緒上,是因應情緒的重要起點。因此,面對孩子的情緒時,成人宜以下列步驟協助孩子:
(1) 嘗試了解孩子的情緒意義。透過觀察、溝通,了解孩子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

讓父母能清楚掌握孩子的心裡需求。
(2) 接納孩子的情緒。以同理心對待孩子的情緒反應,一昧的指責孩子,只會讓

孩子畏縮,或壓抑自己的情緒。
(3) 幫助孩子辨識自己是哪一種情緒。如孩子生氣時,與其訴諸肢體,倒不如讓

孩子學習表達自己心中的感覺:我真的非常非常的生氣 ! 生氣是無法避免

的,但生氣的表達方式是需要學習的。
(4) 協助孩子處理情緒,並提供孩子解決問題的策略。待孩子情緒較和緩後,再

讓孩子明瞭生氣、害怕都無法改變存在的事實,教導孩子學習換另外一個角

度面對問題,或以更積極的方式面對眼前的難題,如:玩具被玩壞了,生氣,

玩具也無法還原,應想辦法看看是否能修理,或從中學習以後應事先提醒玩

玩具的人要小心操作等。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對大人或小孩而言,適度的情緒發洩是需要的,但情緒發洩過後,如何積極的面對及解決,才是情緒管理的最終目的。
(文章作者:台北市立婦幼綜合醫院兒童心智科 陳質采主任)

 

另外一篇相關文章 

教孩子情緒管理2009/03/27 

人的大腦是終其一生不停的在成長與改變,而改變最快的時期就是童年。嬰兒剛出生時,他大腦中的神經元比他成年以後的還更多,但是因為大腦用掉他重量十倍的能源,所以嬰兒自出生後,大腦便一直不停的在修剪,把很少用到的神經元修剪掉,把常用的聯結成強的迴路。決定誰被留、誰被刪的就是經驗,尤其是童年的經驗。


我們的感覺皮質區在幼年時就已成熟,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在青春期前也發育完成,只有掌管自我控制、理解力、抑制力的前額葉成熟最晚,要到十七、八歲才成熟。童年和青春期的情緒管理經驗,對大腦神經迴路的形成很重要,童年更是一生情緒特質形成最重要的時機,這時期養成的習慣會崁入神經網路的基本架構中,不太會因後來的經驗而改變。


最近的研究報告發現童年的精神受虐(被譏笑、排斥、忽略)會改變基因,造成長久性的傷害,如憂鬱症和自殺。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的神經學家解剖了三十六名突然死亡者的大腦,其中十二名為無受虐紀錄的自殺者、十二名為曾受虐的自殺者,十二名為車禍意外死亡者。他們發現童年的受虐會改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HPA)這個壓力反應機制,增加自殺的傾向。小時候情緒的創傷造成大腦永久性的傷害,包括結構上的改變,如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變小。


過去「行為主義」盛行時,很多人說孩子哭時,不要抱他,抱就是鼓勵他哭,要等他不哭了才可以抱。忘記了嬰兒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需求的方式,不准對他的需求做反應,等於是忽略他。


現在的做法是嬰兒的搖籃直接放在母親的床旁,使嬰兒眼睛一張開就可以看到熟悉的臉,給予他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情緒成長最重要的條件,直接影響他人格的成長。父母應把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從觀察父母的待人接物上,學習自己的情緒管理,例如四兩撥千斤,用幽默來化解尷尬及用正向思考來處理問題。


父母更要在孩子情緒風暴未形成前,跟他談,把情緒化解掉。目前坊間很流行的用毆打不倒翁來出氣,是個錯誤的情緒教育方式,這只會使憤怒者憤怒的情緒更亢奮,因為它更加活化大腦憤怒的神經迴路,而且養成遷怒、洩憤的壞習慣,從研究得知,負面情緒應從認知去化解。


哈佛教授凱根(Jerome Kagan)的長期研究發現孩子的脾氣是可以改的,四個月大聽到巨大聲響會嚇哭的嬰兒,長到四歲再測驗時,只有一半還會如此,小時候害羞的孩子,長大不見得害羞。所以只要給予適當的教導,孩子先天的脾氣可以被導正。凱根認為「情緒維持幾秒,心情維持一天,性情終身打造」,他教父母從情緒著手,改變心情,穩定成性情。


在現在講究人際關係的社會,教導孩子妥善管理他的情緒,是給他一把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不可等閒視之,更要從小做起。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141

 

什麼是EQ棒 ? EQ棒的由來 是巴比與Melody間對話創意.....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lody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